(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曹倩雯)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首次科研工作会议于近日召开。本次会议总结了珠海学院建院以来的科研工作情况,正确认识到我院目前科研工作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十一.五”期间我院科研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以制定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为契机,整合优势力量,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创造科研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实现我院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转变。
11月3日下午两点四十分,暨南大学珠海学院2005年科研工作会议在实C113召开,暨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华教授,校长助理、珠海学院院长王志伟教授、科技处向军俭处长、社科处仇光永处长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江河副院长主持。
会上,王志伟院长首先作了题为《整合优势力量,调整学科布局,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把我院建成特色明显、与校本部优势互补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主题报告,报告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建院以来的科研工作回顾,第二部分是“十一.五”期间我院科研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在做工作回顾时,王院长对建院七来我院科研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形势和广大教职员工对学院科研工作所作出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的同时,更多地是站在长远的角度指出了学院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院长指出:一、七年来,我院发表的论文数目虽有大幅度增长,但总体数量偏少,影响大的高档次论文偏少;二、我院建院以来承担的基金项目数量逐年增长,但总体数量偏少,总项目经费偏少;三、学科专业不断增加,但缺乏强势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四、学院教师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人数逐年增加,但人员整合力度不够,未能形成具有明显影响力的学科团队;五、我院虽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的从无到有,但研究生导师人数偏少制约了我院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六、学院鼓励并资助教师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但高层次高水平学术活动偏少;七、学院虽启动了实验室建设,但因资金严重不足,缺乏支撑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的高层次研究基地和实验室。针对以上不足,王院长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院科研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旨在整合优势力量,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打造我院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平台,在采用学术带头人负责制的基础上和各学术带头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强化合作意识,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估计在未来几年,学院每年拨出的支持学科平台和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有望增加到600万元。同时还要密切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加强学术交流,创新科研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最终把珠海学院建成特色明显、与校本部优势互补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王华副校长在会议上也作了发言,他高度赞扬了王院长的主题报告,对珠海学院七年来科研工作的发展作了充分的肯定,但也指出了我校在科研经费方面“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2004年,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分别以3亿7千万和3亿3千万排在全省高校前列,暨南大学仅以1.57亿位列第三,紧接其后的是华农、广工、深大、华师,经费均在一亿以上。在这一连串严峻的数字面前,王副校长说:“我校不仅要考虑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产出比例的问题,更要思量着如何通过凝练学科、构建品牌、引导环境、创新制度、组建团队来共同提高我校以至珠海学院的科研水平。” 同时王华副校长表示本部与珠海学院是一个大家庭,校本部愿意为所有的兄弟学院穿针引线,珠海学院应该和本部的资源共同连接起来,共同为暨南大学的科研工作不断地努力。最后,王华副校长忠心祝愿珠海学院今后的科研工作蒸蒸日上,再创辉煌!随后,仇光永研究员和向军俭处长相继发言,最后王博副教授对珠海学院科研工作若干管理办法讨论稿作了说明。
据悉,11月10日下午,全体教职员工将对王院长的主题报告和本次会议提交的科研工作管理文件进行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