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2 发布单位:校区本科教学办
为帮助参赛项目团队找准选题方向和发力点,厘清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逻辑,提高路演展示的技巧,提升项目质量,备战“互联网+”校赛,创业实验室于本学期第二届“雷霆杯”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期间,邀请实验室导师、“互联网+”大赛省赛和国赛评委举办了6期项目打磨会。
项目打磨会以“5+10”模式开展,即团队或个人进行5分钟项目自述,介绍项目的主要内容及问题,导师、专家根据5分钟项目陈述及诉求,在10分钟内进行指导,给出发展建议。活动不限名额、不限报名时间,以团队需求为导向,面向校区全体学生,以下为本学期开展的项目打磨会列表及介绍。
在第一期选题指导会上,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副院长刘晓翔教授围绕项目选题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选题要聚焦现实,多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明确团队课题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二是要了解竞争对手、同类产品,如果已经具有非常成熟的市场,那就要立即转变方向,结合实际,切忌空想。
在第二期打磨会上,针对商业模式,任英杰老师提出项目应当更多地考虑差异化探索,看重产品与服务,选择擅长的特色项目与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张琨老师询问了“云智视”项目客户定位与收费业务的标准,强调如果计划做商业方面的项目,对于目标客户群体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收费标准、收费内容等要有清晰的定位,同时也表达了对项目的看好与鼓励。
第三期“技术创新”打磨会上,方俊彬教授以项目标题为引,切中肯綮,逐一点评各个项目存在的问题痛点,建议大家在作品名称中不要过多使用英文标题,以简要、关键文字进行阐述,突出中心及优势内容,做到具体化与形象化,“点睛”才能在众多作品中崭露头角;在技术逻辑方面,要以技术实现为原则,不断优化技术,对项目本身的技术条件、技术水平、技术效果作出论证,考察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第四期邀请汇丰投融执行总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郑凤勤老师线下参加打磨会。本期打磨会共有五个项目参与,涉及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数字工业、智能化生活等多个领域。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研发背景、团队组成、项目内容、运营方式、创新技术等方面进行自述展示,郑凤勤老师逐一点评指导,针对每个项目PPT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技术类项目她举例说明可以把研发初心以及该项目在产品、工艺、设计、营销四个方面的创新之处合理添加进去,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更加整齐美观、一目了然的效果,在竞赛中取得优势。
第五期项目打磨会邀请到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评委、全国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评委曾准线上打磨。针对高教主题赛道的技术转化类项目,曾老师提出一是要对项目的创新点进行总结,进行清晰概括,直观呈现;二是PPT中背景介绍、竞品分析中设计到的数据要注明来源于出处,完善商业模式,增加可信度;三是要紧贴比赛的评分标准,增加社会价值和引领教育维度的内容。针对高教主题赛道的平台类项目,曾老师建议在商业模式方面增加用户获得途径的展示,平台产品总是容易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能够快速完善项目,并获得投资人背书,将极大的增加项目的竞争力。针对青年红色逐梦之旅赛道,曾老师认为仅仅有创意缺乏竞争力,要利用时间通过开展合作,增加应用案例,体现项目的实际成果,提升项目的成熟度,如能通过媒体报告、规模用户评价体现社会评价,将会对项目有极大的助益。
第六期邀请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创新创业专家、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苏毅、创业实验室首席导师张耀辉教授作为打磨嘉宾线上参与了指导。针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苏老师强调团队要明确自己的项目是公益组、创意组还是创业组,要针对每个组别的比赛评审标准设计路演内容;从本质上看红旅赛道是学生实践赛,注重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对商业模式创新及财务融资的要求几乎为零,更关注项目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收益,项目的财务预测只要能够支撑项目持续运行就可以。针对高教主赛道的技术创新类项目,苏老师建议要增加对项目进入行业的调研,尤其是头部的B端厂商目前是怎么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我们相对目前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什么优势,价值在哪里,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谈到如何有效证明自己的优势,行业龙头公司的试用报告、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测试与意见会提供有力的论证。
诲言明方向,砥砺再启程。6次打磨会共有37个项目、300余名观众参与其中,创业实验室在每次打磨会前通过问卷收集打磨项目和观众的需求,打磨结束后调研他们的感受和建议,小步快跑,在短期内不断迭代,提升活动质量。创业实验室本学期重新梳理活动形式,着力打造学生双创学习与能力提升平台,实践“以创业精神激发和引导未来创业行动”的组织宗旨,欢迎师生持续关注。
图文:张冲
校对:张冲
责编:刘锡赟
初审:潘群英
终审:方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