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4 发布单位:人文学院
5月25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诗学联盟主办,暨南大学人文学院语言诗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二届现代诗学论坛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近60名学者、诗人及学生代表,围绕新世纪中国现代诗创作趋势核心主题,从语言与叙述、时间与空间、批评与接受、校园创作等多个维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开幕式)
珠海校区管委会执行主任屈挺教授、人文学院院长杨丹教授先后在大会上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美好祝福。著名诗论家、中国诗学联盟主席吴思敬教授,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院主任、中国诗学联盟秘书长孙基林教授,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方长安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席丘树宏先生等,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与会专家合影)
主题报告环节,吴思敬教授以诗人革命家柯仲平为个案,通过其创作道路和革命历程的回顾,肯定了其民族化、大众化创作理念,颂扬了其“不到黄河心不甘”的狂飙精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吴俊教授发表题为“创意写作和诗歌教学的探索实践”的演讲,指出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意写作面临的可能前景和现实挑战;华中师范大学邹建军教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讨论了“无韵自由体诗”的格律形式、诗性等基本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汪云霞教授结合《当代中国诗选》,探讨了中国现代诗歌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重庆师范大学王昌忠教授以“论百年新诗以美刺怨愤为中介的言志策略”为题,分析了新诗在继承“诗言志”传统上的多维发展;山东大学张立群教授以“当代语境中的‘诗歌地理’”为题,探讨了“是在谈诗歌地理还是地理诗歌,是在自然地理还是历史文化地理范畴下谈诗歌”等问题;南开大学卢桢教授重点研究了“‘异域感’影响下的都市情感空间建构”问题;三峡大学刘波教授以“新世纪诗人陌生化写作与异质‘文学性’的建构”为题,探讨了新世纪诗歌中陌生化写作手法的兴起及其对诗歌“文学性”的影响。在随后的分论坛讨论和专题发言环节,与会专家也分享了各自的最新成果。
图文:赵黎明、梁叶甜、万星
编辑:刘锡赟
初审:戴小峰
复审:朱鹏
终审: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