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校区要闻

聚天下英才谋合作共赢-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分论坛成功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9|发布单位:珠海校区官网

2025年10月19-22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专局)、上海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 “聚天下英才 谋合作共赢”为主题,汇聚了全球科创、产业、人才展洽平台,暨南大学国际能源学院承办了本次大会的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分论坛,旨在追踪能源科技发展前沿,聚焦新型能源与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分论坛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及智能控制”为主题,来自加拿大、丹麦、瑞典、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9名顶尖专家、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共聚一堂,围绕电气与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展开深入交流。

10月20日,在上海市宝山区人才工作局的带领下,参加分论坛的专家对上海宝山区环上大科创街区、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南大智慧城数智中心进行了参观交流,并围绕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攻关等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对接和探讨。

同日晚,全体分论坛专家参加了暨南大学外专招待会。在会上,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主持敦聘仪式,为本次分论坛邀请的3名客座教授颁发了聘书并合影留念。

10月21日上午,分论坛全体专家在上海市世博中心参加了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幕式,并在主会场合影留念。

21日下午,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分论坛正式开始。分论坛由国际能源学院副教授关培源主持。

首先,暨南大学国际能源学院和敬涵教授致辞,向前来参会的外国专家学者表达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暨南大学的深厚历史及国际能源学院发展概况。她表示此次论坛将促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中国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助力能源革命稳步推进。

随后分论坛进入主题演讲环节。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及香港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新聘客座教授Jerry YAN以“能源转型、碳中和、人工智能”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外能源和智能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焦点问题,并与在座专家学者探讨了全球格局中能源转型的相互关联性,以及人工智能如何在增强发电、储能、需求响应和部门耦合的预测、优化、控制和决策领域发挥作用的机遇和挑战问题。

IEEE Fellow,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暨南大学新聘客座教授Peng WANG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未来电力系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主旨报告,围绕当前电力系统的最新变化以及其对电力系统控制和运行带来的挑战,王教授介绍了其在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的一些研究工作和遗留的未解决问题。

来自丹麦奥尔堡大学的Zhe CHEN教授(IEEE Fellow、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和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同样作为暨南大学的新聘客座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智能电力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围绕电力系统正在经历向基于新能源技术的清洁、可持续系统的深刻变革这一核心问题,讨论了技术革新与进步对电力系统结构和特征的重塑,并讨论了新能源技术和特征,以及其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最佳整合和运行问题。

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Michele MERANO教授,则从光学与凝聚态物理的角度入手,为在座专家学者带来了关于“二维材料的光学响应”的报告,围绕二维材料的平面外光学常数已被证明在实验上难以捉摸的问题,探讨如何完全表征二维晶体的光学响应。

除了传统理论研究,来自暨南大学国际能源学院的赵乘骥研究员,从数据处理入手,以《From Day-Ahead Trading to a VPP Algorithm Stack》为题,为中国虚拟发电厂探索了一条降低集成风险、快速证明价值并可盈利和拓展的务实道路。

来自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David Anthony KEELING先生,则也产品设计和企业运营的角度入手,讨论了在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下,如何在数据中心领域更快地设计和交付设备、通过软件定义能力来应对保护和控制挑战的可能性问题。

此外,来自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产大学的Ali Taleb A AL AWAMI博士、挪威科技大学的Basanta Raj Pokhrel博士及其他青年学者也为现场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参会嘉宾和观众就每个报告展开了激烈讨论。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国内外电力系统、智能控制、能源革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激发了更多的创新思维与合作机遇。为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狄强

文:孔楠

初审:祝颖

复审:柯毅明

终审:和敬涵、肖云